甲胎蛋白(AFP)不仅是体检中常用的肿瘤筛查项目,且常用于肝癌的诊断。
注册证编号:国械注准20233401462
甲胎蛋白(AFP)是一种正常成人血清中几乎没有(不大于10ng/mL),而胎儿体内含量最丰富的血清蛋白。胎儿出生后,血清AFP水平迅速下降,出生两年后基本处于关闭状态。
当人肝组织发生癌性恶变或良性再生时,甲胎蛋白的基因会被再次激活而高度表达,并且随着肝细胞受损程度的加重,AFP水平急剧升高(图1)。肝癌患者的肝癌细胞能合成并分泌AFP,因此AFP是肝细胞癌筛查或监测的重要肿瘤标志物。其他类型的肿瘤,包括胃癌、卵黄囊肿瘤、胰腺癌、肺癌以及生殖细胞肿瘤中也能观察到AFP水平升高的现象。
图1 胎儿肝脏、健康成人或肝细胞癌患者中甲胎蛋白的相对水平
GLOBOCAN 2020项目发布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,肝癌居全球癌症第6位,也是癌症死亡的第3大主要原因。全球50%以上肝癌患者发生在中国,2020年中国肝癌ASIR居所有恶性肿瘤第5位,新发病例增加41万例;死亡率位居第2位,死亡病例39.1万例。
甲胎蛋白的临床意义
1.1 肝癌的特异性标志物
AFP对肝癌早期诊断、治疗、预后评估、癌前病变筛查及普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,是反映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的指标,其敏感性达70%,特异性仅次于病理诊断。
1.2 其他肝脏疾病的诊断检测
世界范围内有90%的PHC发生于肝硬化的基础上,而80%的肝硬化与乙型肝炎病毒(HBV)或丙型肝炎病毒(HCV)感染有关,动态观察血清AFP的变化对病情进展、早期发现PHC有重要意义。
1.3 恶性肿瘤的诊断检测和预后判断
AFP联合其它肿瘤标志物能显著提高肿瘤疾病诊断的阳性率和可靠性。
1.4 胎儿的产前筛查
胎儿时期孕妇血清AFP水平可以作为检测胎儿是否出现异常的重要指标。如开放性神经管缺陷胎儿羊水中AFP浓度明显升高,是其他指标无法取代的。
国内外疾病相关诊疗指南
2.1 国际权威指南推荐
(1)欧洲肿瘤内科学会(ESMO)于2018年发布《Hepatocellular carcinoma: 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, treatment and follow-up.》指出:血清AFP为实验室检查的肿瘤标志物。
(2)EASL 于2011年推出首部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治指南》指出:对于肝硬化患者,每6个月通过超声及甲胎蛋白(AFP)监测HCC。
(3)《NICE 原发灶不明转移癌诊治指南(2010)》指出:甲胎蛋白是原发灶不明癌症患第一诊断层次的检测指标之一。
(4)2007年2007 年美国肝病学会(AASLD)发布《乙肝实践指南》指出:AFP可以筛检HCC。
2.2 国内专家认可
(1)《中国人群肝癌筛查指南(2022,北京)》指出:最广泛采用的肝癌筛查技术是US联合AFP检测。
(2)《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(2022)》指出:血清AFP是当前诊断肝癌和疗效监测常用且重要的指标,血清AFP轻度升高者,应结合影像学检查或进行动态观察,并与肝功能变化对比分析,有助于诊断。
(3)《原发性肝癌二级预防共识(2021年版)》指出:AFP仍为筛查早期HCC的首选血清学指标,与PIVKA-Ⅱ和AFP-L3%联合检测,可提高早期HCC的诊断率。
(4)《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(2017年版)》指出:血清甲胎蛋白(AFP)和肝脏超声检查是早期筛查的主要手段。
甲胎蛋白升高一定是肝癌吗
AFP在临床中应用及其广泛,遇到升高的情况,不仅局限于肝癌。临床上也有一些非肿瘤的疾病,亦会导致AFP升高。例如:
急性、慢性肝炎、孕妇和新生儿、遗传性甲胎蛋白增高、生殖细胞肿瘤、消化系统肿瘤等。
参考文献
[1]刚锐. "甲胎蛋白及其临床应用进展." 肿瘤研究与临床 23.8(2011):4.
[2]SungH, FerlayJ, SiegelRL, et al.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: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[J]. CA Cancer J Clin, 2021, 71(3): 209-249.
[3]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(2022年版)[J].临床肝胆病杂志,2022,38(02):288-303.
[4]高文峰,郑加生,孙斌.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[J].当代医学,2010,16(32):19-20.
[5]周志强, 王进东. 超声联合母体血清 AFP, uE_3, Fβ-hCG 检测在孕早期胎儿唐氏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[J]. 中国妇幼保健, 2017, 32(6): 1311-1313.
[6]何亚萍, 乔国昱, 轩维清. 妊娠妇女血清中甲胎蛋白在不同孕周的发展过程及意义[J]. 中国误诊学杂志, 2011, 11(3): 567-567.
[7]Odibo A O, Sehdev H M, Stamilio D M, et al. Evaluating the thresholds of abnormal second trimester multiple marker screening tests associated with intra-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[J]. American journal of perinatology, 2006: 363-368.